第160章 困难重重_重回1984赶山狩猎
笔趣阁 > 重回1984赶山狩猎 > 第160章 困难重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0章 困难重重

  锁定方向,两人便快速朝那边过去。

  王浩峰边跑边说,“不是有人说见他们上山了嘛,我们只要问问在哪里见到不就行?”

  余秋堂摇摇头,“听到的,肯定不如自己看到的真实,现在我们要找到孩子,就要准确的轨迹,你看看黑子,它一路向前闻着,说明我们的路线没错。”

  “这样啊。”

  “嗯,他们出来,当时脑子很乱,肯定是想第一时间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。

  四周比较,也就只有这条路,我有七八成把握。

  这个时候,时间紧迫,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,只能凭借经验了。”

  “你可真聪明,我咋就想不到这么多呢,你看我这个脑子。”

  王浩峰笑呵呵地说。

  满腔的佩服和崇拜。

  余秋堂不理这种彩虹屁,带着王浩峰快速插进树林里。

  这是一片白杨树林。

  现在是初冬季节,白杨树的叶子基本落的差不多,只有零零散散几个挂在树上,白杨树的枝条本就顺畅,树枝挂的很高。

  两人站在树林里,一眼能看到很远。

  进去之后,两人走了一段距离,余秋堂又站着不动了,开始前后观察。

  “咋回事?”

  余秋堂指着左侧,“这边是西边对吧?”

  “对啊,这不刚进来,伱就迷了方向?”王浩峰开玩笑。

  “就是确认下,“余秋堂郑重点头,“我们走这边。”

  王浩峰紧跟其后。

  又走了几十米,王浩峰终于没忍住,“堂堂,为什么为什么走这边,这边不是离山要稍微远点?”

  “因为这边是东面。”

  “东面又咋了?”

  “我听张校长说,他们是下午跑掉的,那大概就两三点,太阳应该去了西边。

  如果是朝向西面跑,就会迎面着太阳,眼睛会很不说舒服,而且他们才做了错事,会潜意识不想太明亮,会有意识朝阴暗的地方跑。”

  余秋堂说出自己的依据。

  又跟了句,“当然,这也是我猜的,不能百分之百保证。”

  他能这样分析,是因为他曾经也是个孩子。

  还是个经常被父亲责罚的孩子。

  他走在路上,会潜意识寻找角落走,而不会走在阳光充沛的明亮处。

  当压力太大时,他觉得太阳光的明亮,对他都是一种刺伤。

  他想,那三个孩子,惊惶之下,大概和他想法一样,是没有勇气面对太阳奔跑。

  王浩峰没想通这个点。

  他从小没有父母,吃百家饭,即使犯错,也没人责怪他。

  唯一恐惧的是,晚上一个人睡在黑漆漆的房间里。

  所以他怕鬼,但是不怕人。

  但即使不理解,他也不怀疑余秋堂,只是“哦”声,就紧紧跟在身后。

  两人速度很快。

  不到半个小时,就走穿树林,来到山脚下。

  这边自然也是猴头岭的范围。

  只不过猴头岭正儿八经入山的位置,王家庄就只有余秋堂他们经常进去的那个。

  另外还有几个小的山道,虽然也可以上去,攀登难度却很高。

  空着手可以,要负重就很难了。

  而且这种人不经常走的路,周围环境也很糟糕,相对更危险。

  只有很熟悉地形的人才会走。

  到这个山脚下,余秋堂没多思考,继续向东面走。

  这边的峭壁有七八米高,没有工具,又不具备攀登能力,孩子们肯定攀登不上去。

  那他们只能继续向前,寻找可以上山的位置。

  果然。

  走着走着,黑子突然激动起来。

  低着脑袋在附近乱嗅,终于在一棵荆棘上发现个水果糖纸,捡起来还湿润润的,应该是被口水舔过,被荆棘遮住太阳,温度又低,所以没有干。

  “瞧!”

  余秋堂将糖纸递给王浩峰。

  “还真是,神啦!”

  这种崇拜的话,王浩峰都说累了。

  但每次他还是会情不自禁说出来,每次就当他以为自己已掌握余秋堂能力的上限,余秋堂就会给他新的打击。

  让他不得不承认,他就是比自己强太多。

  有资格当他的师父。

  又走了几十米,前面出现第一个岔口,黑子一下子蹿上去,两人紧跟其后。

  “应该就是这里吧?”

  “应该是。”

  余秋堂看到自己的判断和黑子前行的方向一致,信心也增加很多。

  而且,走到山里,黑子明显更为活跃。

  说明三个孩子留下的气息越来越近,越清晰。

  只要大方向判断对,依靠着黑子,肯定能找到他们。

  两人从小道上去,发现这就是个小坡,根本不算正常的路。

  两旁好多小树都被人为折断,大概就是人们攀登的时候,脚步生滑,下意识去拉所致。

  余秋堂叮嘱王浩峰走慢点,每一步都要抓稳地面。

  所以两人行走速度明显下降。

  为节约手电筒的电,王浩峰没有开,只利用着余秋堂走在前面的电筒光。

  电筒的光非常很狭隘,照亮的面积也很小,明暗交错,显得两旁黑夜更为漆黑。

  不时有风或者小动物经过,周围就会立刻发出“簌簌”或者“咔嚓”声,搞得还挺阴森。

  余秋堂倒是对这种环境丝毫不畏惧。

  他和王浩峰基本相反,他担心的是人,因为他知道,鬼不会伤人,但人会。

  不知不觉,攀登好远了。

  王浩峰有点气喘吁吁,余秋堂也有疲惫感,两人这时候来到一片丘陵平缓处。

  丘陵上生满野苜蓿,此刻早已果实累累,被山风吹拂着呼啦啦响动。

  “现在咋办?”

  王浩峰半蹲腰,喘着粗气。

  他的耐力现在比以前好很多,但比起余秋堂还是差距很大。

  能坚持到这里,已是非常不易。

  “你在这里歇会,不要乱动,手电筒打开。”

  余秋堂吩咐声,也不啰嗦,直接踏入苜蓿地里,朝苜蓿地尽头过去。

  “你不要跑远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余秋堂应着,一百多米的苜蓿地很快都跑完,发现尽头的丘陵,远看没啥,走近却非常高。

  而且这边的丘陵几乎没有坡度,更像似被刀切过一般平整。

  想从这边继续攀登上去,非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,一般人根本做不到。

  他为了保险,又前后分别走了近一公里。

  依然没看到有能攀登的迹象。

  只好返回王浩峰的位置。

  “干嘛去了,这么久,小半个小时了!”王浩峰递给他一个包子。

  临走时候拿的热包子,这时候还在温热,估计是贴身放着。

  余秋堂也没客气,接过来咬了一大口。

  “我前后看了看,前面的山位置太高,孩子们不可能上的去,估计还得是这个高度。

  东面再走走就没路了,那只能去西面。

  歇几分钟,我们就出发。”

  几分钟后,两人继续出发。

  黑子这里,也有点迷糊,在苜蓿里跑来跑去,王浩峰搞不清楚啥原因,余秋堂则是理解,这是因为孩子们和狗子一样,在这个地方反复跑了许久。

  导致四处都是他们的味道,把狗子整懵了。

  狗子排不上用场,就只能他自己上。

  好在方向确定。

  余秋堂一边走,一边观察,一边思考。

  依据孩子们爬山速度,肯定不会像他们这么快,那到了这个位置,应该就差不多天黑了吧。

  那他们会怎么咋办呢?

  继续上山,显然是不可能,没这个能力。

  东面是断崖,又下不去。

  返回来时的路,对他们来说太没面子。

  那就只能继续向西走。

  可走着走着,天就黑了,毕竟只是五年级的孩子,肯定会害怕。

  估计走着走着,吹一阵风,他们都吓得能哆嗦。

  一直感觉身前身后都是人。

  那他们会怎办呢。

  大概率是找个地方躲起来。

  可这个山道,本就不是正常路径,山里也不会住人,想找个洞穴什么,估计很难实现。

  那没有洞穴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
  对,应该会找个大树。

  余秋堂只能这么猜测。

  如果能找到一棵伞盖很大,树干很粗的树,就有点像个房子,孩子们或许缩在下面,能有些微的安全感。

  那如果这个推测正确的话……

  他四处看看,附近的苜蓿地肯定没树,只能去看看前面乌压压的树林。

  “走快点。”

  “好唻。”

  两人一狗快速沿着苜蓿地边缘朝前跑,十几分钟后,终于看清楚树的种类。

  原来是洋槐林。

  这个季节,树叶和槐花也都散了,树上密密麻麻悬挂的都是树荚,像一个个小豆角。

  余秋堂蹲下身子,让黑子再闻闻几件衣服,轻轻拍拍它的脑袋。

  “去,靠你了!”

  “汪!”

  黑子立刻冲出去。

  这片槐树林面积不知多少,黑夜里也看不到边。

  树下面又有很多小灌木丛,远远看去和人差不多样子。

  靠人分辨的话,估计一时半会找不到。

  不过,狗子归狗子,他们两个也没闲着,还是细心搜寻着。

  “你怀疑他们就在这里?”

  余秋堂点点头,“只能是怀疑,看狗子的动作,这边大位置应该没错,可具体方位,还需要慢慢看。

  我以前没来过这个地方,对这也不熟悉,比你强不到哪去。”

  “好,只要能大致确定,我们就能找到。”王浩峰兴致满满。

  大概又是半个多小时。

  时间已来到凌晨两点多,他们都有些累了。

  王浩峰虽然还在坚持,但已经开始打哈欠,拼命瞪大眼睛,像是铜铃。

  余秋堂也隐隐觉得疲惫。

  有那么几个瞬间,他甚至怀疑自己判断失误,其实孩子们根本没在这里,而是想方设法,爬上对面的山峰溜了。

  “汪!”

  “汪!”

  就在这时,黑暗里传来狗叫声。

  是那种喜悦,而不是惊恐。

  “走!”

  两人急忙循着声音过去。

  黑子正对着一棵粗壮的榆树叫个不停。

  槐树林里有榆树也很正常。

  只是榆树在平地上,因为长得很慢,所以都没有多粗,却不料能在这里看到两人合围的。

  这要是被林业专家探查到,肯定会当成宝贝研究。

  黑子就是对着榆树在叫。

  可两人过去,却并没看到孩子们的身影,但却在榆树下发现的一些血迹。

  “这……”

  王浩峰惊呆了。

  “该不会……”

  “不会!”

  余秋堂立刻打断,他蹲下身子,仔细查看血迹,“应该是什么被洋槐的刺划破了。”

  洋槐树像是花椒树或者玫瑰,枝条上布满尖刺,年份越大的老槐树,这种刺就会越长,最的刺能有两三公分长。

  这种刺是树茎的一种变态结构。

  洋槐树的叶子闻起来很香,很多牲畜或者动物都喜欢吃。

  若没有刺的保护,很快就会被舔光叶子。

  “应该是天太黑,有孩子被划破了,所以在这个地方暂时躲避一会。”

  余秋堂用手电筒继续朝前,果然看到一些零星的血滴,从远处慢慢滴来。

  越到树下,密度越密实。

  但是搞清楚状况,并没有让王浩峰放心,反而更为担忧。

  “那这可惨了,大冬天的,淌了这么多血,可咋整,搞不好要出大事啊。”

  余秋堂点点头。

  确实是。

  冬天在野外流血,简直是致命打击。

  很容易导致身体失温。

  看这个样子,就在树下面已经不少血,还不知道路上流了多少。

  “不能耽搁了,要快速找到孩子。”

  余秋堂沉声道。

  当然他也没有耽搁,只是觉得还是不够快。

  现在他要和时间开始赛跑,越早一分钟找到孩子,出事的概率就越小。

  这个时候的熊孩子也熊,但和后世的又有区别。

  后世的很多熊孩子,就是单纯的坏。

  而这个时代,很多孩子真是被父母和老师逼的没办法。

  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,孩子根本没有人权。

  顿不顿责骂都是小事。

  搞不好就是直接暴揍。

  或者直接不给饭吃。

  你要说父母不心疼孩子吧,也不是,他们宁愿自己不吃不喝,也会将好东西给孩子。

  可偏偏就不能把孩子也当成独立自主的人看。

  余秋堂站起身,用手电筒四处张望,周围全部是树,真的很让人无奈。

  冷静点!

  他闭上眼睛,深吸口气,努力去思考孩子们,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样。

  又饿又困又冷,还有个伙伴受伤,对于十一二岁的他们来说,简直是地狱般的麻烦。

  他们既然没在树下,却又只能看到来时的滴血,那只能证明,他们离开的路,和来时是同个方向。

  血液应该是融合在一起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fa7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yfa7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